东北一枝花 -张哈哈
0:00 / 0:00 (朗诵:琼花)
12
播放列表
   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
  • 0.25x
  • 0.5x
  • 0.75x
  • 1.0x
  • 1.25x
  • 1.5x
  • 2.0x
  • 列表循环
  • 随机播放
  • 单曲循环
  • 单曲播放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尚书·大禹谟·节选

佚名 佚名〔先秦〕

  禹乃会群后,誓于师曰:“济济有众,咸听朕命。蠢兹有苗,昏迷不恭,侮慢自贤,反道败德,君子在野,小人在位,民弃不保,天降之咎,肆予以尔众士,奉辞伐罪。尔尚一乃心力,其克有勋。”

  三旬,苗民逆命。益赞于禹曰:“惟德动天,无远弗届。满招损,谦受益,时乃天道。帝初于历山,往于田,日号泣于旻天,于父母,负罪引慝。祗载见瞽叟,夔夔斋栗,瞽亦允若。至諴感神,矧兹有苗。”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  大禹召集了各路诸侯首领,在军队前宣誓说:“众多将士们,都听从我的命令。这可恶的有苗族,他们昏庸无道,傲慢不敬,自以为很了不起,违背了道义,败坏了德行。贤能的人被排挤在野,无能的小人却占据高位,百姓们被抛弃而无法自保,上天因此要降下灾祸。因此,我率领你们这群勇士,秉持正义去讨伐有罪之人。你们一定要齐心协力,这样定能立下大功。”

  过了三十天,苗民仍然违抗命令。伯益向大禹进言说:“只有德行能够感动上天,无论多远的地方都能达到。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害,谦虚谨慎会得到益处,这是自然的规律。当初帝尧在历山耕田时,每天对着上天和父母号哭,背负着罪名,承认自己的过错。他恭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简析

  此文简要叙述了大禹誓师伐苗的故事,禹强调“天降之咎”的天罚论,益则主张“至諴感神”的德行论,二者看似矛盾却共同构成古代天命观的一体两面——既威慑叛乱又规训君主,表现出先秦政治的精髓:武力须披道德外衣,强权终需德性制约,折射出华夏文明“外儒内法”的治理密码。

佚名

佚名

亦称无名氏,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。源于古代或民间、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、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。 6732篇诗文  8601条名句

猜您喜欢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涓蜀梁疑鬼

荀子 荀子〔先秦〕

  夏首之南有人焉,曰涓蜀梁。其为人也,愚而善畏。明月而霄行,俯见其影,以为伏鬼也;仰视其发,以为立魅也;背而走,比至其家,失气而死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欲速则不达

韩非 韩非〔先秦〕

  齐景公游少海,传骑从中来谒,曰:“婴疾甚,且死,恐公后之。”景公遽起,传骑又至。景公曰:“趋驾烦且之乘,使驺子、韩枢御之。”行数百步,以驺为不疾,夺辔代之;御可数百步,以马为不进,释车而走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大禹治水

佚名 佚名〔先秦〕

  当尧之时,天下犹未平,洪水横流,泛滥于天下,草木畅茂,禽兽繁殖,五谷不登,禽兽偪人,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。尧独忧之,举舜而敷治焉。舜使益掌火,益烈山泽而焚之,禽兽逃匿。禹疏九河,瀹济漯而注诸海,决汝汉,排淮泗而注之江,然后中国得而食也。当是时也,禹八年于外,三过其门而不入,虽欲耕,得乎?《孟子》

  娶于涂山。辛壬癸甲。启呱呱而泣。不及视,三过其门而不入室,务在救时。今江州涂山是也,帝禹之庙铭存焉。《华阳国志》

  围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,乃劳身焦思,居外十三年,过家门不敢入。《史记》

  禹之王天下也,身执耒臿以为民先,股无胈,胫不生毛,虽臣虏之劳,不苦于此矣。《韩非子》

2025 333诗词古文网 | 诗文 | 名句 | 作者 | 古籍 | 纠错